SQE如何对四类供应商管理?掌握这四大策略实现高效管控!
我们公司合作的供应商类型很多,有的供货量大但利润低,有的技术门槛高但容易断供,SQE该怎么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制定管理策略?比如遇到瓶颈供应商突然断货,SQE能提前做什么?
四象限分析法是SQE管理四类供应商的核心工具:
针对瓶颈供应商断货风险,SQE应提前3个月启动风险预案:①梳理替代物料清单 ②每季度更新供应商财务状况报告 ③设置10%-15%的安全库存红线。想了解如何搭建供应商风险预警系统?可预约专家演示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对所有供应商都用同样的质量合格率、交期达成率来考核,但领导说这样不够精准。比如给核心供应商和普通小供应商定一样的质量指标是否合理?具体该怎么差异化设置KPI?
建议采用权重分配法进行差异化考核:
供应商类型 | 质量权重 | 成本权重 | 交付权重 | 创新权重 |
---|---|---|---|---|
战略型 | 30% | 15% | 20% | 35% |
瓶颈型 | 40% | 10% | 40% | 10% |
杠杆型 | 25% | 50% | 25% | 0% |
一般型 | 60% | 30% | 10% | 0% |
例如某电子制造企业对战略型内存供应商增加联合专利数指标,而对一般包装箱供应商则侧重批次合格率。建议使用SMART原则设定目标:战略型供应商的研发响应周期需≤72小时,瓶颈供应商备货达成率必须≥95%。需要定制供应商考核模板?点击免费试用智能供应商管理系统。
我刚从QC转岗做SQE,面对公司200多家供应商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领导说要先区分供应商类型再管理,但具体怎么识别类型?有没有快速上手的方法论?
建议分三步走:
某消费电子企业SQE通过此方法,3个月内将供应商投诉率降低23%。想获取完整的新手成长指南?立即申请即可领取《SQE进阶实战手册》。
我们SQE团队经常被抱怨'太苛刻',特别是对战略供应商,质量要求严了影响合作关系,松了又怕出问题。这个度到底该怎么把握?比如出现质量偏差时,不同类别供应商的处理方式应该有啥不同?
推荐使用PDCA+情景领导力模型:
关键要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战略供应商的A类缺陷允许72小时根本原因分析,而一般供应商的同类问题需24小时内解决。掌握供应商关系平衡术?预约专家咨询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邮箱:hopper@cornerstone365.cn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
立即开启你的数字化管理
用心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专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及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