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身处广东,讲讲身边的例子。
广东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大省,像正威、华为、格力、富士康、美的、比亚迪、TCL都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大厂。这么多年以来,政府也一直在提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体验产品和获取方案:请点击申请】
那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真的有必要吗?说说个人看法:
广东这边确实有很多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大厂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趋势,但是广大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态度呢?
恰好我身边有很多亲戚是从事传统制造行业,他们在珠三角地区深耕模具热流道行业十几年了。
前段时间我和他们聊天,谈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AI如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我自信满满地讲述这些的时候,他们表现得似乎不感兴趣,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他们身边从事传统行业的人员普遍感到疲倦,对未来持不太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抓不住这个趋势,享受不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对于外面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实他们是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甚至有点怨气。
我感到很好奇,也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边是学术界的科学家们在乐此不疲地申请各种课题,做着各种研究,可另一边产业界却不太买单,产学研存在严重脱节。于是我追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说实话,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惭愧,感觉自己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他们解释道,当前经济形势不太好,市场不活跃,导致了他们的订单减少。对于他们那种中小制造加工企业来说,有活干才有钱挣,他们非常希望经济形势大好,市场需求旺盛,订单源源不断,机器不停地运转,这样他们企业营收才能有增长,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利润。
在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他们这种传统中小制造企业来讲,确实有点为难他们了。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哪有闲钱去搞数字化转型。
当我谈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时候,他们又进一步反驳我了。
本身市场需求就不旺盛,订单不多,那些有实力的制造业大厂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后,他们的产线升级了,生产效率更高,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市场又进一步被他们占据,使得广大中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以前大厂吃肉,小厂还能喝汤,现在汤都可能不剩,只剩下汤底的渣滓了。
可见,技术的进步在带来生产力提升的同时,也会无形中扩大社会差距,加速社会不公等负面影响。但我始终认为技术的进步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弊端。
新技术的出现会给经济带来很多活力,能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制造业大厂要敢于数字化转型,积极拥抱新技术。待到规则平等、准入平等、执行平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起来时,大厂既能大块吃肉,小厂也能舒心地喝汤。
其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中小企业的市场灵敏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高,当企业订单量上来了,有利可图了,他们会自发地去对产线升级,采用最新最好的技术来让企业更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做的是引导,树立几个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无需过度干预市场。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存在大量类似的制造业中小企业,相比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他们干着最辛苦的活,赚着最少的钱。有数据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具有“56789”的显著特征: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阵痛期,目前的处境有点尴尬,一方面政府在大力呼吁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加速淘汰落后产业,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技术封锁,地缘政治等国际矛盾使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国际贸易不那么流通了。高端产业因为各种技术被“卡脖子”发展缓慢,而低端产业短期内又没办法消除,使得各民营企业老板都很难受。
其实,在面对这种复杂的新形势,早在2020年5月,中央就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战略,这是又一次站在特定历史关口基于国内外形势做出的有关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目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还存在创新不足、居民消费率偏低、改革滞后、高水平开放不足等诸多堵点和痛点,期待这些问题早日解决。
结语:
合理并且有效地运用数字化工具,不仅可以让我们工作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这里推荐织信Informat企业级低代码,平台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还内置了自动化(自研的一套图形化编程)、脚本、工作流引擎(BPMN2.0)、自定义API等功能,能帮助中大型企业构建高度复杂核心的业务系统。如ERP、PLM、MES、SCM、WMS、OMS、EMS、项目、企业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织信低代码 x 中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咨询:立即咨询